您当前的位置:创新研究网资讯正文

秦始皇从来不是暴君 因司马迁记恨落千古骂名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2018-03-09 03:11:37  阅读:8515+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李炜
人们对秦始皇的印象,莫过于是一个爱滥杀无辜,生活奢侈的暴君。这个千古一帝,除了一统天下留下的名声之外几乎全是骂名,而史学家近日发现,秦始皇从不乱杀无辜,当然也不是暴君。

  秦始皇留下千古骂名,大部分原因是处于后世杜撰的史书,这些史书中记载了诸如焚书坑儒滥杀功臣等事迹,而后世以这些史书为标准,谣传就成为了现实。

  我这里想还原一个被儒家出于自己的目的,而篡改了的一个真相,当仔细对比后世所津津乐道的那些“仁义之君”,会惊奇的发现,这传说中的“第一暴君”,尽然做出的事情比他们更仁慈,更英明!

  

  一、秦始皇的日常作为: 秦始皇是历史上最敬业的一位皇帝,他年轻时,几乎只睡3、4个小时,天天忙于政事,即使是史记也从未提过秦始皇贪图于享乐淫欲。每天的工作就是批示公文,与构思如何统一,统一之后,如何建设国家。这也是秦始皇50岁还不到就死去的原因,一生都忙于公务,精力透支过度。 秦始皇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视同仁,没有什么长辈有序,有能力者才有资格当皇帝,所有皇子,无论自己母亲的地位都有资格竞争下一任皇帝,这就是在秦国。而不是儒家的尊卑有序,嫡长有别,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。

  二、秦始皇是暴君?:

  秦始皇一统六国,善待功臣,善始善终! 秦始皇没有杀过任何一个自己的功臣。

  

  王琯,是秦始皇时期的丞相,从吕不韦后开始继任,一直到秦始皇统一才退位,担任丞相20年。“焚书坑儒”的导火索是儒家学官淳于越再次提出分封制而不要郡县制。而这个观点尽然被当朝丞相力挺,王琯是支持分封制的领头人。要知道,分封制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,周王朝的覆灭就是分封诸侯,导致诸侯割据,战乱连绵。汉代刘邦无奈封王的后果是“七王之乱”。秦一天下的目的,就是根绝分封带来的弊病。而作为一国丞相,尽然带头支持分封,实在是对秦始皇的一大打击。如果秦始皇真的是暴君,那王琯敢于直言吗?做了20年丞相,是不可能不了解秦始皇性格的,说明秦始皇是一个很容得下多方建议的人。事实也证明了,当有人提出分封制后,秦始皇不是立即否决,而是全体商议,共同讨论,先让所有人发表意见,最后再做决策。这是一个暴君所为吗?

  再来对比汉武帝时期,丞相窦婴因一言不合,就被满门操斩;主父偃是汉武帝的得力臣子,可是汉武帝基于自己的目的,也把主父偃灭族。曹操的谋士荀彧、荀攸因反对曹操称王,而被曹操逼死。如此一对比,立马就能看出秦始皇的伟大胸襟,敢于接受反对意见,和宽容的去理解对方。

  

  王翦,秦始皇最依赖的大将之一,灭国大战几乎由王翦父子包办,而在灭楚大战前,秦始皇因不听王翦意见而大败,于是卑躬屈膝求王翦出山,王翦却提出了很多要求,且大有讥讽,悔不听我言,才有今日之败的意思。王翦索要全国兵力,这对于君王来说,是多么大的压力?王翦要是领兵夺位怎么办?王翦打楚国,并没有急于进攻,而是在那里叫士兵养精蓄锐,该怎么玩这么玩,这样过去几个月都没有一点动静,秦始皇尽然能坐得住?他完全没有干涉过王翦。这是脾气暴虐之人所能做到的?王翦大胜而归,秦国一统,秦始皇大加重赏,仍然重用王翦父子。

  2、 秦始皇一统六国,从来没有过大屠杀!

  秦始皇的灭国大战,死伤是春秋战国以来,最小的了。因为他不是个屠夫,他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华大地,而不是屠丨杀与掠夺。所以秦国的灭国大战,不仅是尽量不波及平民,连士兵的伤害也尽量控制在最低。

  荆轲刺秦,秦始皇打下燕国,没有拿燕国人民开罪。想想啊,在当时的年代,在秦始皇的地位,如果他是暴君,受这等奇耻大辱,早就下令屠城了。而秦始皇只是冤有头债有主的惩罚了要杀他的人,没有迁怒于燕国百姓。

  

  项羽屠城,烧杀咸阳宫,大火三月不曾熄灭!(后世却称之为西楚霸王,还有那么多电视剧对他进行粉饰。为什么儒家对这种残暴行径视而不见呢?因为六国及儒家都痛恨秦始皇,所以看在项羽为他们发泄的份上,他们也对这些暴行不加以斥责,反而用项羽的暴行去告诉天下是因为秦朝的残暴才有此下场。儒家不是最讲究“以德服人”吗?这时候儒家的仁德体现在何处呢?)

  唐代黄巢起义,血洗长安!(唐朝啊,传说中我中华的“文明鼎盛”时期,而那时候人的作为也不见得有多文明啊!) 成吉思汗灭绝西夏,对宋进行屠城,把人分成四等。(这样的屠夫却被后世的狗儒粉饰成为一代天骄。

  秦始皇统一六国,对六国人是一视同仁。可从来没把秦国人设置为高等人,特权人。

  法律对所有人都是平等。

  

  秦始皇仅仅是杀了以前小时候,他们母子在赵国,欺凌过他的那些个别人,就成了屠杀“赵国人”了?难道不该有仇必报吗?

  这时候的儒家又摆出一副“君子之态”,强调宽容!

  

  对已经败了的敌人,要用“仁德”去感化,而不是“杀戮”!那儒家对项羽的作为充耳不闻又算什么呢?(最近的叶问2,还在粉饰儒家的这种迂腐的“仁德”,明明叶问很想毙掉那外国人,但是却忍住了,表面上又一次体现了我“天朝”是多么的“仁义和高伟”啊!实际上是再一次扼杀了我民族的抗争血性,在外国人眼里,根本就不会认为这是什么高尚情操,而是傻X,跟宋襄公没有任何区别。儒家始终扮演的都是装13形象,总在成天YY着一种圣人境界。但现实是残酷的,现实是只有强力才能换得敬畏,这是普世观。儒家就喜欢把每个人想象成“圣人”一样的自觉。如果每个人都有“圣人”一样的自觉,还要法律干什么?“法律”就是一种震慑,让人害怕,因为人害怕,才不敢逾越法律!而儒家的种种作为,使人不害怕,反而是胆子更大!)

  汉武帝打败于匈奴多次,每次胜利都缴获了战利品,可惜这儒家啊,就开始了装13,跳出来说什么“天朝威仪”,对外邦要“以德服人”,要求把战利品还给匈奴,以表现我中华文明的“大度与大气”!

  结果是什么呢?

  匈奴养精蓄锐,又来打,汉朝军队又胜利,又归还战利品,如此反复。汉朝的财力,人力都逐渐衰退。这时候汉武帝才发现没钱了,儒生们又出馊主意,叫天下的所有商人缴纳重税,从商人那里盘剥,这样一来造成很多商人的倒闭,没有人敢经商。

  

  要知道商业也是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,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流,很多都依赖于商,商业的竞争会促使生产力的提高。这倒好,没人敢做商人了,自此,中华民族进入了昏暗的自耕自种的完全农业时期,基本上来说都是各郡县的一种自给自足,有的郡县地理位置好,就富裕;而有的则贫困。

  国家的一切经济来源都依靠农业。缺乏广泛的对外交流,仅仅只有一条“丝绸之路”,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唯一通道,中国的文化,也开始了自以为是中心的闭关锁国。

  中国对外邦的了解都是被动式的,有的是外族的入侵,有的则是外族对中华文明的向往,而前来学习。连唐朝的西天取经,也是因为佛教逐步流入中原,才想到是不是去看一眼?

  中国还有一次对外探险就是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,这是非常伟大的一步,可惜的是,郑和去海洋探险的目的是为皇帝捞钱,而不是百官。

  所以百官没得到利益,他们肯定就要跳出来反对,说是劳民伤财等等理由,因朱棣的强硬,他在世时,没人敢指责。而是等朱棣死后,大骂朱棣弑君篡位,编造各种道德伦理的理由加以痛斥朱棣。这就是儒家,可怕的“文化人”,谁要是对他们不爽,他们的笔杆子可以让人遗臭万年!

  三、秦始皇对后世的伟大贡献

  除了大家熟知的通知度量衡、统一六国、统一货币等以外,灵渠与驰道也是不可忽略的。灵渠(它的复杂程度,大家可以自己去查阅一些资料,这里就不再累赘)是为了开发,南蛮一带而修建的又一复杂水上运输通道,对于开发南蛮的伟大功绩,在下面秦朝灭亡篇会详细提及。

  驰道是我国最早的国家公路,他的用途是方便皇帝迅速到达各个地方审查。很多人都知道“书同文”“车同轨”这一说法代表的是秦始皇的一系列改革。书同文指的是统一文字。而这“车同轨”呢?其实指的就是驰道,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铁路原型。

  

  秦始皇的“轨(铁)路”当然也不是铁铸造的,而用木材铺设。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,经过防腐处理,至今尚完好。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,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,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,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。 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,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。专家认为枕木的材质比较软,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,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,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的。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,从而使轨道平稳,车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。

  现在凡是在铁路的枕木上走过的人都明白:两根枕木距离和人们的步子很不合适。一次跨一根显得步子太小,跨两根又太大,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习惯。但是经过测量却惊奇地发现,秦始皇的“轨路”,枕木之间的距离竟然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。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,就不由自主地发生“自激振荡”,不能不飞快奔跑,几乎无法停留下来。那么最后又是怎么停下来的呢?专家们的意见是:一定还有专门的车站,在车站枕木之间有木材填充平整。马在这儿喂得饱饱的,休息得好好的。一旦需要,套上车就能飞驰,马不停蹄。到了下一车站,由于枕木之间已经填充平整,因此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。换上另一匹吃饱休息好的马,继续飞驰前进。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。由于使用轨道,摩擦力大大减小,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。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最最节省地使用马力的方法,或者说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。公认的速度至少应该一天一夜六百公里,有的人认为七百公里。这是比八百里加急还高一倍多的速度。

  无怪乎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帝国。并且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。

  这一系列的伟大举措,重大的科技创造,启示儒家所能做出的?我先秦中华之真正文明算是被儒家抹杀殆尽,留下的,仅仅是四书五经。。。。。

  而实际性的科技创造根本没有。儒家对新奇事物都是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的,只有当这些事物带来实际利益的时候,他才会去用,但是嘴巴上仍然在唧唧歪歪。

  秦始皇之所以成为暴君,一是因为秦朝短命,而是秦二世做事残忍。秦始皇一统六国,虽然强大但是内忧外患,和秦朝有相同背景的隋朝与秦朝就十分相似。另外,秦二世的无知和暴政,败坏了秦始皇的名声。

  刘邦起义,当然会为自己正名,污蔑秦始皇的名声,也因此,秦始皇的莫须有的罪名都成为了事实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